反诈法一周年 信息通信业反诈工作再上新台阶

反诈法一周年 信息通信业反诈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12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诈法)正式施行一周年的日子。反诈法是国家法治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掀开了电信网络诈骗依法治理的新篇章。




治网之道,法治为本。




       反诈法施行一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落实反诈法为指引,履职尽责、主动作为,举全行业之力,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始终坚持法治思维


       高效推进宣贯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7场行业反诈法宣贯培训,覆盖各省通信管理局、基础电信企业、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互联网企业等近百家单位的1400余名反诈工作负责同志,设立全行业学法、懂法、用法“大讲堂”。完成首次行业反诈法落实情况执法检查,分赴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川5省市,依法对4家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公司及7家省公司、8家互联网企业、3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对落实不力企业启动立案调查,督促全行业绷紧反诈“责任弦”。




       始终坚持源头治理


       重拳夯实行业根基




       从严加强电话卡、物联网卡、短信端口等基础管理和风险防范,持续推进“断卡”“打猫”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涉诈高风险电话卡近2000万张,联合公安机关打击“猫池”窝点1万余个。积极参与制订《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明确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等惩戒措施,划清依法办卡(号)“警戒线”。




       建立“事前充分评估、事后及时治理”涉诈风险防范体系,明确评估标准规范,建立“以案促改、一点发现、行业整改”的涉诈风险管控机制,针对“一号双终端”、“共享屏幕”、iMessage、FaceTime等涉诈高风险业务,累计下发行业风险警示和问题通报10余期,构建风险防范“新格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金融类APP反诈电子标识试点工作,累计监测发现仿冒金融类APP近600款,相关试点APP被仿冒数量下降近70%,开辟了涉诈APP源头治理“新思路”。




       始终坚持以技管网


       牢固构建技防屏障




       完善全国一体化反诈技防体系,持续提升涉诈资源精准监测识别、动态封堵处置、高效共享联动、紧密协同配合的技术能力,加强重点地区电信网络诈骗技术防护能力,累计拦截涉诈电话和短信超45亿次,核查处置涉诈高风险互联网账号近2亿个,封堵关停涉诈域名511万余个,织牢反诈技术“防护网”。




       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12381涉诈预警劝阻系统”“一证通查”“反诈名片”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跨境提醒服务”和“涉诈APP安装预警”,累计发送跨境提醒信息40亿条,APP风险预警超万次,扩充了技术反制“武器库”。加快推进行业反诈专业队伍建设,持续完善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的行业反诈标准体系,聚焦治理难题,强化专项技术攻关,擘画了行业反诈“路线图”。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大幅提升服务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全行业建立完善用户申诉渠道,进一步规范涉诈异常电话卡投诉处置工作流程。广泛开展社会反诈宣传,多渠道普及防骗识骗知识,推广反诈特色服务,组织开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宣传活动5000余场,针对新型诈骗手法等发送公益提醒短信超200亿条,构建社会反诈“同心圆”。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统筹指导下,以更加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狠抓反诈法落实,持之以恒、纵深推进行业防范治理工作,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打赢反诈这场人民战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邮电报